2006/05/18

虛擬社群的沈思─ 從「電子情書」談起

一. 你有了郵件!
影片中的她,背著男友打開電腦,屏住呼吸,焦急期待一個聲音:
「You've get mail」,來自網路中的繫念。
她的回信說:
「我聽不見別的聲音,紐約的市聲彷彿都沈寂了,只聽見我的心怦怦跳,我收到了你的信,電子郵件。」
一些悸動,一些波瀾,激情在網路上捲起千堆潮,躡手躡腳地,她和他,背著各自的伴侶,避開現實世界的

「社會網絡」(social fabric),偷偷進入電腦探索彼此的心靈,用鍵盤和滑鼠敲奏一曲戀歌……
「我想送你一枝新削好的鉛筆,但是沒有你的姓名和地址。」
網路的另一端說:「我假裝我們是最久最好的朋友,雖然我們並不是,連對方的名字也不知道。」

很弔詭的,在現實世界,他們卻是商業敵手,相互嘲諷、指責,甚至「示威」對抗,激烈抗爭與敵對,可是在網路上,仍不知彼此真正身分,他傳授「迎頭痛擊」之道,卻不知「痛擊」的對象是自己。這是因為:
「我們聊書和音樂,……都不談隱私,……我不知道他的姓名、職業、地址……」
她的自白,說明了問題癥結,以及網路戀情的盲點。
現實與虛擬世界之矛盾,是影片最令人深思的地方。

二. 傳統社會的黃昏
1838年,法國社會學家孔德(A. Comte)首先提出社會關係(social relationship)的概念,我們依賴它而生活,借助婚姻關係繁衍後代,依賴親子關係的教導(社會化 socialization ),而「複製」人性價值與社會特質給下一代,歷史文化因而代代相傳。這些關係構成一種「關係體系」、一種「關係結構」,我們叫它是「社會組織」(social organization)。社會組織含有幾個要素:規範(social norms)、地位(status)、角色(role)、權威(authority)……,社會組織滿足了人的生活,同時也規範、控制人的行為。每個人自幼即需學習循規蹈矩,依據自己的身分地位扮演應有的角色行為,人依據組織中的地位而互動(interaction),因而免受叢林法則 威脅,於是,一個瘦弱的老人可以仰著頭斥責他的夥計,而無懼於高高壯壯的夥計會賞他耳光,「君君、臣臣、父
父、子子」規範了數千年的社會生活。社會關係是看不到、摸不到的「社會實體」,但卻深刻影響我們的生活。
「電子情書」中的網路情人,他們用ID隱藏了現實社會中的身分地位,抽離了社會組織的制約,因此,愛恨的矛 盾,只緣於網路剝奪了人在組織中應盡的責任,特別是剝奪了人與人之間的「初級關係」。
美國社會學家顧里(Cooley)所謂的「初級關係」,是指因面對面的互動,而形成「全人的」(Whole person)密切關係,例如「天下無不是的父母」,就是一種典型的初級關係。網路只提供了片段的、部份的、一時性的人際互動,長遠來看,將會是傳統人性價值的淪喪、社會關係的解組(dis-organization)。
在網路世界中, ID 隱藏了現實世界的身分,社會角色必將重新定義,這是關係結構的危機、是關係體系的解組、是傳統社會的黃昏!

三. 虛擬世界
虛擬社群已是大家身歷其境的生活方式,1994年第一個網站出現後,不幾年,www就成了全球性的溝通介面,人 類歷經數千年演化而成的自然語言,逐漸被鍵盤、滑鼠取代。電腦正逐步在挑戰人性價值,例如前文所說,ID 隱藏 了現實世界的身分,電子郵箱挾帶而來的病毒正侵蝕人與人之間的互信,素昧平生的人可以闊談高論,電子情書中的男女主角即是個顯例,這些都在挑戰傳統社會組織、顛覆傳統生活方式。
蒸汽機摧毀農業文明的關係體系,創造豐衣足食、自由民主,也帶來污染、貧富懸殊…的社會。資訊革命正澎湃而來,這一波革命,對人類之影響則難以預知。Michael L. Dertouzos 的《資訊新未來》(羅耀宗譯,時報出版公司),用「資訊市集」的概念描繪這個新世界,相較於「雞犬相聞」的實體社區,其中不僅僅是人際關係的革命,同時也是生活方式、人生觀、社會價值的空前大革命。虛擬世界中的愛恨情仇、網路上的戰爭與和平將如何上演?
試予君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