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是自由的麼?── 月全食的冥思
一‧ 人與星象的糾葛
7月16日,前後達1個小時又47分鐘的月全食在眾人焦急注視中來又去,依據天文學統計,每一世紀平均有70.4次的月全食,但是要看到維持這麼久的月全食,就要等到西元2966年。中國早在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已有月全食的記載,時約西元前十三、四世紀之間,此後《逸周書》、《詩經‧小雅》,以及歷代史志都曾有許多月食的影子。而日食紀錄更為久遠,《尚書‧胤征》留下可貴資料;
「乃季秋月朔,辰弗集於房,……」
這是人類史上最古遠的日食記載,時為西元前2165年。
日、月食原本只是一種天象,但是人類卻賦予許多不同意義,彗星、日、月食等卻都成了凶兆,中國古代皇帝「遇食」,則須「素服」以求避禍,仰觀星象預測國家社稷、或個人命運的記載,史不絕書。英國史家貝得(Bede,西元673~735)說過:「彗星預警革命、瘟疫、戰爭……的發生」,諾克斯(Knox,西元1505~1572)則指彗星暗示了天神的震怒。
今日,天上星辰幻化成另一個形式,依然是你我生活中的一部份,許多人深信紫微斗數,往星座命盤中去探尋明日。近年來,許多人更風行西洋星座,以星座屬性占卜明日氣運、思考戀愛情事。
世人多知天象的無常,是探索命運奧秘之鑰,但卻少有人注意,天上星辰也被用來作為控制的工具,古今來無盡蒼生受其宰制而不自知。
《春秋繁露》曰:「天亦有喜怒之氣,哀樂之心,與人相副,以類合之,天人一也」,董仲舒抽象化天的概念,令國君曰「天之子」,以治藜民,並以制國君,衍其「天人合一」的深義。
但皮爾(Sir W.C. Dampier)曾指人類早期的科學已見諸巴比倫的敕令中,統治者已發現預測日、月食的知識。但卻暗而藏之,以作為控制人民的工具。
天上星辰無端牽惹起人間禍福與命運,並作為統治者控制工具,則是無分古今、無論中外。
二.被塑造的人
1901年美國社會學家勞史(E.A. Ross)出版《社會控制》之後,社會控制(Social Control)概念才廣受重視,運用社會、文化的方法以限制、指導人的行為。日常生活中,社會控制無所不在,商人用電視廣告塑造消費動機,十字路口的紅綠燈節制人車秩序,我們依照「價值」認定某些行為是對的,應該去遵行的,藉此維持社會秩序,例如「君君臣臣」是文化價值的履踐。但是不同社會常有不同的文化價值,印地安人祖尼族(Zuni)的習俗,當妻子決定休掉丈夫時,只需將丈夫衣物用品棄置門口,丈夫自外歸來看了,只能扛著家當回頭就走,沒有抗議餘地。許多被認為理所當然的,其實都只是社會、文化制約(conditioning)的結果。後天環境塑造了人的特質,社會、文化、地理、心理、生物等都是影響人行為與價值的因素,一方面長期在自覺與不自覺、自動與被動中學習,另一方面又在社會控制中,必須接受社會文化的既有規範與價值,成為社會循規蹈矩的一份子。因此,人常以為自己決定了自己,其實,許多人終其一生,只是快樂奴隸而不自覺,文化決定了他的喜怒愛憎,人生舞台上,每個人都是「社會劇本」中的一個角色,被劇本安排的一生。
這就是現實生活中的你我!
三. 科技與人性的拔河
人性基本上是「價值」的產物,是經歷悠久歷史演化的結果。而科技躍入人類舞台則為晚近三百年之事,科技創造了近世文明,當人類擺脫自然界威脅之後,立刻又捲入機器文明的紛擾困頓,污染、公害、價值紊亂……一波未止,另一波又起,數位革命正捲地掀天而來,資訊文明深刻改變舊有文明,許多人不斷思索,明天會是怎樣的世界?歷經數千年演化的人性價值終將如何變臉?例如網路上的人際關係將如何建構與維持?技術宰制下的隱私權,網上子民都成無辜羔羊,特別是本年度的歷史大事,基因革命號角已響,隨之而來的文化大地震,又將如何善後?
假如基因技術真能創造長1200歲的嵩壽人口,則生與死的定義勢須改寫,人與人的戰爭也將發生在世代之間,至此,人性價值將伊於胡底?假如生物上的制約蓋過了長期的社會學習與控制,基因技術可以在一夜之間改變人的愚劣與聰慧,甚至用生物技術迅速複製人的長相、習性、價值,天哪,那是甚麼樣的世界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